加入收藏 | English
首页 > 思政教育 > 正文

大学德育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什么

作者: 时间:2013-10-04 点击数:

近日,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暨政治学系共同举办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道德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该校党委副书记张再兴表示,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前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历史时期,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中国的发展之路必然是一条独特的道路,不但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挖掘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从“修身”中寻找学问的境界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曹德本指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体系概括起来就是: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其中“立言”与“立德”,后世引申为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曹教授说,关于做学问与做人的统一,是指在做学问的同时要讲究自身修养,学问做到一定的程度,自身修养也要达到一定的境界。这是大学德育工作可资借鉴的地方。

曹教授指出,学问立言要与修身立人相结合,即做学问要有治学境界。这种境界一为超越境界,超越于名利与私欲之外,不为外物所累,不为私欲所牵,这样,才能在宁静与淡泊中锻出真知灼见,练就做人的真功夫,有了做人的真功夫,那么,人生在世,不论做什么,都能与做人统一起来,做官讲责任,做生意讲良心,做学问讲文如其人。二为使命境界,也就是对社会的责任与奉献。三为文如其人境界。总之,进入了这种治学境界的学人,是老老实实做学问的人,同时也是关注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人。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耀灿也在其发言中强调了道德建设中“修身”的重要性。他认为,每个个体的身心健康、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目标。中国传统文化非常看重个人的修养,认为“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综合体现,它不仅是做人的基础,而且是 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前提要求。他说,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欲诱惑实在太多,每个人都应当从和谐文化中吸取营养,激励自己,加强品德修养,使自己成为具有崇高道德情操的人,成为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精神的人,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21世纪社会生活的和谐个体,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便大有希望。

二、从“仁义礼智信”中建立核心价值观

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王殿卿教授在发言中表示要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来提高大学的德育水平。他认为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核心价值观,也就是核心道德,因为它是治国安邦之纲。两千余年中华道德发展历史表明,具有跨越时空、超越偏见的核心道德,就是中国人的核心价值。他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如何从众多中华传统美德当中精选和确定一些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易于青少年所接受,又能成为易记利行、人人皆知、“化民成俗”的美德,是一项重要历史任务。

王教授认为,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核心道德,就是中国和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担当了中华民族核心道德的功能,它是我国传统道德之纲,它牵动、影响和辐射着整个社会道德规范体系,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这五个核心道德,对于确定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路向,锤炼民族性格,培育中华精神,起到了重要历史作用。正是由于中华精神的力量,支撑中华民族才能长存不亡,衰而复兴,在多灾多难中始终奋进不止。因此,研究“仁义礼智信”,对“仁义礼智信”逐个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其作为建构国家核心价值观体系的一种参照,对大学乃至全社会的道德建设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Copyright©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美术学院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00893号